台菜历史
「登江山楼,吃台湾菜,听艺旦唱曲。」这句话可说道尽日治初期台湾酒楼辉煌时期的写照。位在淡水河畔的大稻埕因地理位置成为国际商业城市,南来北往的商业需求让当地出现许多高级酒楼,江山楼、蓬莱阁、春风得意楼和东荟芳为最著名的四大酒楼。当时的日本人来到台湾,为了要区分台湾的菜肴口味,故称之为「台湾料理」。
台湾料理融合闽南、广东、日本料理的精髓,1945年日治时代结束后,物资匮乏,在政经因素影响下,酒楼纷纷歇业,堪称是台菜史上的断层期。待1960年代左右,酒家在大稻埕、北投隐有复苏之势,但奈何老师傅凋零加上手工菜色繁复,因此30年代的手工菜色也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大家熟悉的酒家菜与清粥小菜。
台湾这片土地乘载了许多文化融合,造就台湾料理的多元面貌,虽然很难定义台湾料理到底是什么,但山海楼努力做到传承、复原1930年代的手工菜色,让更多人能感受台湾料理的灿烂风华。